第一章. 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
1.留意发生的事情。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?不管是否喜欢,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。
2.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,而不判断或评估。
3.表达感受,例如受伤、害怕、喜悦、开心、气愤。
4.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。
例:
一个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:“菲利克斯,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,我不太高兴,因为我看重整洁”
接着,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–具体的请求:“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?” 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,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。来满足我们。
既:
什么是我的观察
我的感受如何
哪些需要(或价值、愿望等)导致那样的感受
未来改善生活,我的请求是什么。
第二章.是什么蒙蔽了爱
道德判断: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
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,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,而不是指责他人。如: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,我很担心,我主张通过其它方式来解决冲突。对于上来就做的方式,我表示很担心,我主张低头做事,抬头看天。
进行比较:比较也是判断的一种形式,比较也是一种批判
回避责任:我们对自己的思想、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。使用“不得不”“你让我”等语句,其实就是在试图回避责任。
-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
-我们的个人情况、成长历程、自我想象等
-其他人的行为
-上级的命令
-同伴的压力
-机构的规章制度及政策
-性别角色、社会角色或年龄角色
-无法控制的冲动
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。
强人所难: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,如果不配合,他们就会受到惩罚。
第三章.区分观察和评论
不区分观察和评论,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。
观察他人极其行为,而不评判、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,是难以做到的。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,并清楚的说出观察结果。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,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。
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。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,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,并反驳我们。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,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。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,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。
第四章,体会和表达感受
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。表达内心的感受,不仅可以促进情亲,还可以改善工作。
例:
在一次研讨班中,室友将音响放的很大,他怎么也睡不着。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,他说:“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”。我提醒他,虽然他用的“觉得”这个词,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。
当我们说“我觉得”时,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,而是在表达想法。
第五章,感受的根源
听到不中听的话,四种选择:我是不是应该选择第三种和第四种。
1.责备自己
2.指责他人
3.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
4.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
我们可以通过“我(感到)…..因为我…..” 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。例如:
1.看到海报出现拼写错误,我很不高兴。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。
2.你没把饭吃完,妈妈感到失望。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。
3.老板说话不算数,我很生气。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。
非暴力沟通需要: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。根据长期经验,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,而不指责对方,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发的需要。以下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:
1.自由选择 选择梦想、目标、方向
2.庆祝 庆祝生命的创造力以及梦想的实现
3.言行一致 真诚 创造 意义 自我肯定
4.滋养身体 空气 食物 运动 免于病毒 细菌 昆虫及肉食动物伤害 休息 住所 触摸 水
5.玩耍 乐趣 欢笑
6.情谊想通 美 和谐 激励 执行 平静
7.相互依存 接纳 欣赏 亲密关系 社区 体贴
从情感奴隶到生活的主人
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,在这个阶段,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–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。
第二阶段“面目可憎”,在这个阶段,我们发现,为他人的情绪负责,牺牲自己迎合他人的代价实在很大。
第三个阶段“生活的主人”,在这个阶段,我们乐于互助。我们帮助他人是处于爱,而不是出于恐惧、内疚或惭愧。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。我们意识到,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、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责任,但无法为他人负责。
第六章,请求帮助
一定要提出具体可实施的请求。同时,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。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,我们就需要得到反馈。
例:
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说:“托尼,今天批改作业时没有看到你的作业本。我想知道,你是否清楚我上次布置的作业。放学时,来我办公室一下好吗”托尼嘀咕一句:好,知道了。然后转身准备离开,老师站在那里,不清楚学生是否已经明白他的意思。于是,她叫住他:“麻烦你说一遍我刚才请求你做的事情好吗”。托尼回答说:“放学后,我没法看足球赛了,因为你要把我留下来做作业”
当对方给与反馈,表达我们的感激。如果对方不愿反馈,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。像“你没有听明白”“这不是我的意思”“你听错了”这样的表达,很可能导致托尼觉得老师在批评他。老师的回答是:“谢谢你的反馈。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。我的意思是,放学后,我给你讲讲我上次布置的作业。”
了解他人的反应:1.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(听我说这些,你的心情怎么样)。2.对方正在想什么(我想请你谈谈我的建议是否有可行性,如果不太可惜,那根据你的判断,哪些因素会妨碍建议的实施呢?)。3.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(我想知道,你是否同意将会议时间推迟一周)。
在集体讨论时需要提出请求,否则讨论就毫无意义。避免浪费宝贵的会议时间,可以这样问:我不清楚你为什么要提到这篇文章,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们,你期待得到怎样的反馈呢?
请求与命令: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,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做是命令。要么服从要么反抗,不论如何,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,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求。选择通过请求而非命令来表达愿望,并不意味着,一旦人们说不,我们就不再去满足自己的需要。它意味着,除非已经充分体会是什么妨碍了他人说是,我们就不会试图说服他们。